紧急报警与现场急救

2025年3月31日05:58急诊调度台的警报声撕裂寂静,听筒里爆出急促的撕吼: “有人晕倒了,怎么喊都没反应”。
接警地点:正阳路体育公园。
05:59 司机、医生、护士全部到位,救护车驶向现场。
事发现场:正在正阳路体育公园晨跑的中年男子,突然倒地,不省人事,现场三三两两的晨跑人,惊慌失措。幸运的是:我院内科王新国主任正在晨跑锻炼的人群中,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,他迅速挺身而出,凭他多年的急救经验,果断对患者进行现场急救,他一边心肺复苏,一边让路人帮忙拨打120。

在我国,每年约有54.4万人发生心搏骤停,约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搏骤停而死亡。
当心脏骤停发生时,血液循环立即中段,大脑等重要器官迅速失去氧气和养分的供应,大脑在缺氧4-6分钟后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,因此,从心脏骤停发生到开始进行有效心肺复苏的最初4分钟,被称为“黄金4分钟”。
王新国主任深知这黄金4分钟的重要性,他规范的按压,标准的通气,不留一丝余力的与死神展开着殊死搏斗。

救护车第一时间奔赴现场,抢救地点由事发现场,转到救护车厢,医护人员途中不间断的心肺复苏,持续为生命续航。与此同时,电话通知急诊科做好准备抢救,完美的院前院内衔接无可挑剔。
院内院外紧密衔接


06:08分患者到达急诊科抢救室。
团队协作,多科室联动

06:06重症监护室主任到位。

06:07手麻醉科人员就位。

06:10急诊科加班人员就位。
多科室紧密协作,无缝对接。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,患者心跳若有若无,抢救一直在继续……
抢救过程详细记录


麻醉医生迅速进行气管插管,建立人工气道,这是保障患者呼吸、维持生命的重要一步。

内科王新国主任和重症监护室张文华主任主持抢救,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,根据情况调整抢救方案,各种设备全力运转。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四十分钟里,每一次心脏按压、每一次药物注射都是对生命的全力守护。

生命体征实时监测:实时展示患者心率、血压、血氧饱和度等数据的变化。
心肺复苏仪的使用消除了人为误差、突破生理极限、提高存活率三维革新,将心脏骤停抢救从“概率游戏”升级为“精准工程”。
希望之光的燃起

终于,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,患者的心跳恢复了!心电监护仪上出现了令人激动的生命信号,患者于06:48分恢复窦性心律,抢救成功!这是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,是团体医护人员专业与坚持的最好见证。
本案例之所以成功,取决于所有参与急救人的专业,坚持与协作,该患者之所以能康复至正常,取决于第一时间给予的心肺复苏,保证了大脑的及时供氧。

本案例又一次验证了急救黄金4分钟的重要性,作为急救人,我们有义务做好急救科普的宣传,达到人人会急救,人人懂急救,真正做到急救在身边,让每一名需要者,在需要时,都能成为幸运儿!
(沂南县妇幼保健院120急救分中心供稿)